close
早前聽朋友說起, 原來歌手鄧麗欣也是喜歡尼采之人, 並且最喜歡<<上帝之死>>這本書.. 便憶起我一些回憶.  曾經我也是喜歡尼采的, 在未信主前探討信仰這過程中, 我看了一些有關科學,佛學及有關基督教的書. 
前兩項已一早被撇除了, 原因太多, 不能盡錄. 剩下令我最有與趣的反而是基督教這信仰. 探討這些問題當然離不開要看哲學書 la.. 從斯賓諾沙..(實在非常欣賞他用數學中的假設撇除法去探討上帝的存在, 非常理性並客觀), 柏拉圖的 像與真實世界和我小時的思想很接近, 不過未看他的著作前, 一路以為烏托邦只是存在於想像世界中的 想國,  但原來是柏拉圖有一次去旅行時經過, 但再也找不著的一個神秘地方. 他形容那地方像一個天 堂..現今有些人疑說是"阿特蘭提斯"這片消失的陸地, 這就實在不得而知了, 而他的理型世界也就用"烏托邦"這個名來形容.  而柏拉圖式的愛情正是我一路所嚮往的...但我想在這世界是很難存在的吧...
 
至到尼采(反基督的表表者), 最初被他狂人這名號吸引(最終病魔纏身, 真的瘋了..可惜), 並發現原來他在文學上的才華是高於哲學的, 他熱愛古希臘文學, 作詩. 並且年紀很小, 約10歲便已經懂作曲等等...
 
既然要探索, 當然要正反面也要看看, 然後自己思考分析判斷la, 哲學可不能是全單接受的書啊!  由非常出名的<<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>>這本哲學並帶有批判基督教意味的小說(他早前常用詩篇形式 - 原本是拉丁文)作開始, 老實說, 他的文筆真的非常鋒利並且很有熱情及爆炸力, 實在令人深深拜服.  但在哲學方面實在看得出他那種自負(當時我是欣賞的), 當然仍有很多可取的地方. 雖然有很多的不認同, 但卻更想了解這個人的思想與心路.  如是者便開始看<<瞧!這個人>>這本自傳式的書..**這書名是取自聖經中一個場景, 是一班法利賽人??(不太記得了)見耶穌出來時的一句說話** (看這人等多麼的自負!!)  之後便是<<悲劇的誕生>>就是形容基督教的開始, 便是悲劇的誕生.. 繼而就是<<上帝之死>>這一書了.. 不過我記得這本書我只是看到一半的,  當中除了因為中間要看尼采的啟蒙老師, 他所欣賞的哲學家.. 有叔本華(極度鄙視女人的男人, 我不太喜歡他!! 但不喜歡歸不喜歡, 有用的便應該看!!) 他所看過的笛卡兒...他有部很出名的<<我思故我在>>, 經常被人擺出來的一句, 卻又常被人用錯意思的.. p.s. 這句說話本身的"思"字是名詞而不是動詞ar.. 是指思想本身,(人們想找出一種能肯定自己存在的意義, 笛卡兒就提出這個哲學來肯定人的存在..就是思想本身這東西la..) 所以請不要再斷章取義la, 那些商家或政治家們!!咬牙切齒 
杜思妥也夫斯基, 並卡夫卡的散文.. <<希臘神話>>我本身也是很喜愛的..(當中的酒神~~戴歐尼索斯 更是尼采非常喜愛的一個人物), 不過卻沒有衝動去看弗洛依德的著作, 只淺淺了解過他的生平及貢獻, 心理學的表表者嘛, 從來不喜歡讀人思想的感覺, 好像偷窺,很卑鄙!! (是受愛因斯坦的影響嗎?? 我想不是, 喜歡愛因斯坦及貝多芬只因發覺感覺與思想和我很相近!) 並且覺得人若有正確的信仰自然有健康的心境, 心理學到時便是多餘的了... 不過我還是會看的, 但會放到最後la. 
 
看過這些書之後, 我卻發現到要了解<<上帝之死>>這書, 最基本也要看完整本聖經嘛..並且猶太教的歷史, 若不是看完也等於白看, 於是便開始轉移到聖經之上(之前也有看過, 卻不很專注的.. 並且嘗試返教會, 因為我發覺無論看完多少書.. 都不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, 因為每一樣論說, 都有反這論說的文章.. 進化論如是, 是大騙局.. 但卻仍然不時有一些理據作反駁..之後又有碳14的漏洞..無止盡的, 哲學上又不可以給我完美的答案, 因為哲學盡其量只能幫助人思考及參考別人的思想, 而每個人的思想卻又會因童年或成長的經歷而有所偏差及影響.. 那麼又怎能從別人口中找到真理??  信仰並不是數學題, 能用公式運算出來的呀!!  想到這裡..我便知道無論看多少書也好, 我永遠不能在書本中找到答案..信仰是要靠放開自己, 用心去感受出來的, 如果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, 就不會是信仰的了..而且也不會選基督教這個極度矛盾的宗教吧!! 
 
終於把心一橫, 不如索性向創造者祈求吧!(我從來相信人沒有可能不是由創造而生, 因人的本質就是有終結和開始, 而人從來不會逃得掉時間與軀殼這枷鎖, 科學一路經常極力隱瞞這個事實~~科學的矛盾不比宗教少, 只是他們卻極力隱藏所不知道的, 並且將之合理化..他們只是努力的找出上帝創造的公式, 但卻不肯承認!!! 實在令人非常氣憤!!!  聰明如愛因斯坦雖不是基督徒, 卻看得出人的渺小, 知道上帝的存在是必然的.. 所以我可是極不贊同霍金那不知所謂的~時間的形象是球體的理論.. 感覺像是專門針對否定上帝的存在而設的..還是我想得太多了?!) 人怎能在真理的門外尋找真理呢? 當我嘗試踏進這個門裡的時候, 你便會發覺裡邊只有一個"信"字, 縱然基督教受到很多攻擊, 聖經中有很多漏洞..但不努力嘗試去信, 是不可能到那美妙的境地, 沒錯, 我就是先知道有太多不合常理, 科學不能解釋的地方, 但還是選擇了相信的人(我從來就相信"科學"這名詞是局限於人所能發現的地方罷了, 解釋不到只不過是人還未能找出合適的公式出來.. 最可笑的是同一個答案並不會只有一個公式呀.. 但人往往因著自己的能力有限, 便將曾經找到的一條公式變做絕對.. 非常可笑而又悲哀...).
 
算了! 打了這麼多字, 差點把我原本想說的忘了. 其實我是想說當我再重拾<<上帝之死>>這本書後的一些發現:  尼采他爸爸是個牧師..而他小時已立志成為牧師, 並有小牧師之稱呢!! 家族本身有波蘭貴族血統, 但因宗教改革受迫害才移往德國, 亦已漸漸式微! 但亦因為這樣, 他便自小對自己有一種優越感.. 並且更加克己, 他稱之為"貴族的道德".   尼采自小已喜歡音樂.. 希臘文學, 詩與音樂是他一生不變的嗜好, 他有位好友華格納 - 是一位德國歌劇音樂家(後來卻因他其中一套歌劇彌漫著基督教的色彩 - 尼采認為他被同化了, 屈服於權威底下而絕交) 叔本華是影響他最大的人, 有一次他在書局裡看到那不知名的人的一本書<<意志與表象的世界>>, 他記憶當時說: 有不知名的鬼那時對我說, 快回去, 帶了這本書. 而當他一回家便翻開這本書, 並屈服於他有力祟高的天才魔力之下.  很奇怪吧! 這跟奧古斯丁的遭遇很相似呢.. 不同的是, 奧古斯丁當時聽到一把聲音叫他拿起來讀的是一本<<聖經>>.   雖然他受叔本華影響著, 但他對女性其實又極之尊重, 甚至不想被情慾所污染.  一向自負的他, 在29歲那年因出征而得病回來, 注定一生與病魔作戰, 而服藥令他精神衰弱...
 
在我認為, 這樣的人生, 思想亦因此受著影響..從叔本華的批判意味, 引發他所思考前所未有的.. 否定所有權威, 並且他本身便喜歡做一個破壞者給人的一種震撼感...並且在他喜歡悲劇的層面上, 基督教-憐憫的宗教, 那種平安及給人一種弱者的感覺是尼采所不能接受的, 他所看到的現實是悲慘, 醜陋與冷莫的.  他認為基督教是一個騙局, 以軟弱的方式去欺騙自己, 懶散的和平, 怯懦的讓步...認為世界是美好的. 並說是被教士所利用, 作為政治的手段.  當然我並不否認在當時社會很多時瀰著這個氣氛, 以至仔有這種反權威的思想...
 
待續..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m 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